• 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现在的位置: 新闻中心 > 财经资讯
    新闻中心
    news
    财经资讯
    旨在打造国际一流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如今发展如何?
    原文出自:金雅福投资    发布日期:2021-03-01 09:57:47

    图片来源:摄图网


    酝酿发展超过有10年的粤港澳大湾区,从2005年明确“湾区发展计划”,到2015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再到2017年国家发改委牵头粤港澳三地签署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伴随着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粤港澳大湾区向打造国际一流湾区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作为一名身处湾区中心城市的打工人,投资君亦能深刻感受到在如沐春风的政策呵护下,湾区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初见成效。而城市群的互联互通不仅是打通了空间上的壁垒,更是让城市间的产业协作变得更加畅通无阻。


    如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2周年,不断推进的湾区建设,加速“9+2”城协同发展,并在“百年之未有大变局”中,乘风破浪、勇立潮头,铺展出一幅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画卷。



    根据发展纲要规划,粤港澳大湾区要作为中国经济增长极,将成为改革开放领导者、产业升级引领者、科技创新先行者,世界级城市群。


    其发展战略中有两个目标:一是到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合作更为深入,湾区实力显著提升,区域发展动力进一步提升;发展活力充沛、创新能力突出、产业结构优化、要素流动顺畅、生态环境优美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二是到2035年,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国际竞争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对周边地区的引领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全面建成。


    为促使两大阶段性战略目标达成,《规划纲要》中划定了七大重点合作领域,包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紧密合作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共建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



    两年间,在一系列自中央到广东支持大湾区建设的政策举措相继出台下,大湾区城市加速融合发展,一个世界级活力湾区已显现雏形。


    粤港澳大湾区的半径正在“缩短”,未来还将进一步压缩,“一小时生活圈”让湾区人的生活更加美好;科技浪潮推动下的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升级,让高精尖技术领域人才能够有拥抱世界的机会;规模庞大的大湾区金融市场在打通人流、物流、资金流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图片来源:摄图网


    根据世界级城市群的经验,核心城市或主城区的辐射效应,大致在交通一小时可通达的范围内。


    此前国家发改委公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也明确提出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规划提出,要构建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主要城市至广东省内地级城市2小时通达、主要城市至相邻省会城市3小时通达的交通圈。



    图片来源:南方+


    目前,广州、深圳两大核心引擎正在加快谋划广深交通一体化,同时也在加速建设大湾区内地主要城市与港澳的高铁衔接。而深汕铁路年初已开工,深茂铁路预计2025年通车,深惠城际、穗莞深城际等多条城轨规划建设也按下了“快进键”。


    另外,至2020年底,大湾区内地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4500公里,以广州为中心2小时通达珠三角各市和港澳的高速公路网络基本形成。


    有分析人士认为,推动“轨道上的大湾区”尽快形成,其意义不止在于城市间交通的互联互通,更大意义在于通过交通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扩大了经济辐射半径,最终实现了不同城市间的产业联动。


    的确,城市群互联互通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资源要素的优势互补。基于此,粤港澳科技交流合作明显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进一步推进。


    2019年11月,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联盟成立。首批联盟成员单位140家,涵盖了大湾区九城市科协和港澳科技团体、重点高校、科研院所、支柱产业重点企业、重要研发平台及科技社团。


    值得注意的是,港澳长期以来在高校、科研等基础研发方面拥有优势,广州高校与科研院所集聚,深圳则拥有完善的科创产业链条,广深港澳科创走廊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中之重更是充分发挥了创新驱动的“引擎”功能。


    日前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康奈尔大学和欧洲工商管理学院联合发布的《2020全球创新指数》显示,首次将广州、深圳、香港组合形成“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排名全球第2位,仅次于“东京-横滨”创新集群。


    显而易见,在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这条道路上,创新壁垒一直在被打破。



    图片来源:摄图网


    除此之外,在推动大湾区融合发展过程中,金融也是重要的依托和推手。


    2020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从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促进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方面提出26条具体措施。随后,广东省发布5个方面80条举措,深化内地与港澳金融合作,加大金融支持大湾区建设力度。


    香港金融管理局高级助理总裁刘应彬表示:“这些政策措施涵盖个人、企业、金融机构不同层面,为大湾区内的金融机构提供更多业务拓展空间。”



    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显示,全球60%的经济总量、75%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集中在距离海岸100公里以内的湾区及直接腹地。因此,湾区经济也被看作大国发展的标配。


    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等世界湾区在过去的世界经济格局调整中,依赖于自身资源和港口群,抓住了三次科技革命历史机遇相继形成并崛起,分别以金融、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为主要特点。


    在全球经济风云诡谲的当下,粤港澳大湾区以其独特的地理特点、产业优势和强劲的经济实力,一跃成为了世界第四大湾区经济,并且,作为国家战略定位的粤港澳大湾区既肩负着中国经济增长的重任,又是世界重新排序的重要推手。


    根据中国国际交流中心预测,到2030年,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总量将达到4.62万亿美元,有望成为世界经济总量第一的湾区。


    然而,泽平宏观报告指出,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优势、经济体量、人口规模、土地面积、人才储备与世界三大湾区相比毫不逊色,但在人均水平、研发投入、产业结构、科技创新等层面仍存在不小差距。



    同时,泽平宏观报告认为,粤港澳大湾区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未来的潜力无限。


    就当前国内城市群经济实力而言,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表现出了强劲增长势头。


    2020年GDP超万亿城市中,粤港澳大湾区共有4个城市加入万亿俱乐部,分别是深圳、广州、佛山,以及超2万亿经济体量的香港。若要加上GDP接近万亿的东莞,五座毗邻城市合计GDP有望超10万亿元。


    同时,评级机构“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小组”发布的《世界城市排名》中,2020年入榜的中国城市中,香港被评为一线大都市A+,广州、深圳则被评级为一线大都市A-。


    图片来源:摄图网


    在财富榜单上,粤港澳大湾区也彰显出了不容小觑的实力。


    2020胡润财富报告显示,3000万美金“国际超高净值家庭”地域分布中,粤港澳大湾区有3座城市位居前5,分别是香港、深圳和广州。


    2020年胡润百富榜榜单中,粤港澳大湾区上榜总人数达590位,占比25.2%。其中,中国前十名富豪,粤港澳大湾区就占了5个名额。


    除此之外,在历经十多年发展,珠三角这个“世界制造业中心”正跟随着全球制造业价值链的深度调整,在政策的驱动下,逐步向科技创新转型,抢占高精尖材料、核心零部件、高端工业设计和工业互联网等硬科技舞台。


    综上而言,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蓝图的规划逐步落实,交通网络及生态圈建设不断完善,区域融合实现产业优势更大化,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的全面转型升级,势必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一个融合现代金融、科技创新以及先进制造的综合型世界湾区。


    深圳市金雅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2010-2016 金雅福投资 粤ICP备14084087号

    客户服务热线: 4000171880

    邮箱:service@jyffund.com

    粤公网安备 44030302001086号